近日喜刷微信。
今晨,浏览微信,发现有几篇认可的文章,随手将其转到朋友圈。妻提醒,“应该点赞后再转!”我顿悟,决定以后凡遇此类事情均以“赞,转了”方式处理。
7:30左右,在去上班的路上,巧遇一骑车人与我热情招呼,定睛辨认那人原来是我过去的一位同事——已经退休的Y先生。“去上课吗?”得到肯定答复之后,我本觉可自讨方便,哪知老先生却下了车。“我本来已经不想在大学园讲课了,可是有个老师给我打电话,非得要我来讲这个课不可。”
望着撂下此话渐渐远去的他,我的大脑不停地在翻片。
几年前,Y老师找我,希望在大学园兼课,不长时间之后,他如愿以偿。上学期期末,某领导征求我意见,拟聘请Y老师讲授某门课程,我再次力荐。
以与Y先生多年相处的经验,我知道他今天的言行是对我示谢,只是让我破解了一阵。
生活在这个多彩纷繁的社会中,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流过,像天上的流星稍纵即逝,浅浅地刻在脑皮上。助人与被助是经常发生的,很多人不在意,不在意做还是没做,不在意我做还是他做,不在意做得功过是非,就像刚刚提到的两件事。
我坚信每一个人,或多或少地经历和感受过,助人并未得到对方谢意,会有丝丝不悦,被他人相助时有忘却,又留余淡淡不安。
因此,我倒觉得,与其如此,还不如助人时襟怀坦荡,不图功名,彻底地放下;被助时切莫忘却,即使是水滴之小,勿忘感恩,哪怕是街头巧遇,哪怕是发个短信,从你的心底向他——那个曾经帮助过你的恩人,真诚地道一声“谢谢!”
2014年3月14日
评论